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小留學生「留學症候群」 焦慮到割腕

蘇珊娜超羨慕所謂的「ABC」,一口流利的英文,講中文也要摻英文,還有個口音,重點是開朗外向的的個性,因為我遇到從外國回來的人,個性都非常好,善良直接、開朗積極,所以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去喝點洋墨水,我真的覺得這是教育的關係,也許就是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受點刺激啟發,就會改變我們的個性,還有看事情的角度。

不過到底要幾歲出國最好呢?也不是像蘇珊娜講的這麼簡單,去就不斷學習,因為還是會遇到很多我們自己也無法抗拒得事情啊!例如適應不良、跟同學處不好、一直無法突破語言問題...等等,這樣出國實在太痛苦了!

就有很多小留學生回來都有「留學症候群」了,這個「留學症候群」不只是心情不好、垂頭喪氣、不想上學而已,有嚴重到要自殺了耶!有沒有這麼可怕啊~~~


小留學生「留學症候群」 焦慮到割腕

到國外念書就比較好?未必。不少小留學生因為「留學症候群」,趁著寒暑假回台看兒童心智科。有學生在日本求學,每天都覺得有人監視他,或在他背後說壞話;也有學生在國外適應不良而割腕。

收治這些小病患的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葉啟斌說,孩子在國外要先面對語文問題,還有生活上的不適應。例如,被同學排斥、有錢父母的孩子被當凱子削,或住親戚家覺得寄人籬下,在當地不知如何尋求協助,導致憂鬱、自殘或想自殺。

葉啟斌說,他曾治療過一名孩子,在台灣不適應,又到新加坡、澳洲和美國等國留學,但總覺得很孤單,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,後悔出國讀書。

葉啟斌說,這些小留學生父母都說,是為孩子想,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出國就學,提醒家長,出國前應評估了解可能面臨的問題,才能減少出國後的精神障礙。

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說,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在台灣學不好,到國外會學得很好,結果反而更糟糕;回國看診才發現,這些孩子本身就有過動症或亞斯柏格症,到國外反而壓力更大。


我個人覺得還是從小就融入外國文化最好,這樣就沒有文化衝擊了,觀念也會很接近,比較不會覺得被欺負。不然就是大到成年後再出國,因為此時的思想成熟,大家比較會彼此尊重,而且適應力也會更強一點,比較不容易憂鬱!

蘇珊娜覺得,有時候是社會文化的差異,有時候是個人適應能力問題,但絕大部分都是....這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難相處的人,跟國籍一點關係都沒有,這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不同個性的人,每個國家都有好人壞人,所以努力讓自己成為更棒的人,也不要忘了要好好保護自己喔!
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 - 小留學生「留學症候群」 焦慮到割腕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