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網路
「Cheers雜誌」在今年4月號的內容,也前往瑞士取材,介紹了瑞士人如何把夢想當飯吃,在快樂的環境中工作,也介紹了瑞士的飯店管理學校,從「遠見雜誌」和「Cheers雜誌」都可以看到瑞士人的職業選擇與生活方式,「行行出狀元」完全印證瑞士的求職情況。
在採訪後記中有一篇「當一條不爬樹的魚」,不需要跟別人做比較,在自己的專業和興趣中,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!
「每個人都是天才。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,牠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。」
前陣子在網路上,這句話搭配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的相片,被瘋狂轉載。顯然不少人「心有戚戚焉」。
愛因斯坦究竟有沒有說過這句話,至今眾說紛紜。但這句話所象徵的意涵,卻很適合用來理解瑞士的人才機制。在這個愛因斯坦曾居住過的小國家,教育制度如何協助個人適才適所?
採訪了一週左右,聽到不同瑞士年輕人,包括學徒、大學生、上班族,談起自己的人生眉飛色舞,直說「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∕生活!」讓記者印象深刻。不必像擠沙丁魚般塞在同一條路上,動彈不得,整個國家16~20歲的年輕人,有三分之二已在不同崗位上探索才能,夢想不再只能幻想,而是可以真的實踐、實驗,這多麼鼓舞人心!
回到台灣,卻有多少人是等到好不容易考上大學,才開始思考人生到底要什麼?有多少人的靈魂,早早就被「唯有讀書高」的價值觀給禁錮,不得自由?
我自己也是七年級生,深深覺得比起瑞士年輕人,台灣人的創新與勤奮絕對不輸。但我們需要比現在更多的自覺和堅持,當一條不爬樹的魚,游出自己的一片海洋。
蘇珊娜還是覺得,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國外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,在台灣仍然是學歷掛帥,又很難擺脫親朋好友的「做這行不賺錢啦」的關心,很多人念到碩士、博士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念,畢業後又該如何是好?
去國外進修,可以嘗試發掘自己的興趣,往自己的興趣專長發展,與思想開放的外國人交流,可以激出不同的火花,說不定就改變自己的人生了!
反正...就算你念的專業對台灣來說非主流,你也是國外回來,喝洋墨水的啦~~~XDDD(喂
資料來源:Cheers雜誌 - 越洋採訪後記:當一條不爬樹的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